12-10
12

骑行乐西公路(下)翻越蓑衣岭与岩窝沟

从睡梦中醒来已经是早上八点多,一夜的雨打在窗外的棚子上就没有停过,看来指望天晴是不太可能了,收拾好背包,洗漱完毕,到前面找了家面馆解决温饱,上路!今天的任务比昨天重的多,要上升1300米的高度翻越蓑衣岭,至此也开始进入乐西老路的核心部分


离开天池饭店,给爱车拍上一张。骑行服已经彻底湿透成为废柴,绑在货架上享受人间雨露,自己换上抓绒衣御寒。


告别童老板家的藏獒 你是不是不想我走哇?


在一楼买了一件雨衣,标签上明明写着三十元,她喊价四十,心里淡然一笑,给了她四十,日行一善


天空中漂着细雨,烟雨朦胧出了村镇,依旧是水泥路,这条水泥路是通往天池和大瓦山方向的,依旧是陡坡和不断的回头弯


这段路称之为峨富路,起讫点是峨眉和富林,也是在原来的乐西公路上修建的


走到一个分叉口,通过路牌你能判断出正确的方向么?我是没有,我认为蓑衣岭是水泥路,大瓦山是烂路,而事实恰恰相反。于是,抱着恋爱的心,走上了绝情的路


水泥路很窄,只够一辆车同向同行,遇到错车提前按喇叭打招呼。这段路极为寂静,细雨打在叶面上的声音都能听到,这是自然的声音,作为一个荒野爱好者,我很喜欢当时的感觉


路边的一块巨石 这段路走的人非常非常少,以至于植物都蔓延到了路边


走到尽头,农家的山墙上有一幅大瓦山的图片,大瓦山是世界上第二大桌山,第一大在开普敦,名字就叫做桌山。大瓦山是可以登顶的。如图,山体左侧有个叫做滚龙岗的地方,通过那个山脊可以上去,上面还有当地人建的一个小庙子,据当地人讲,山顶还有一条河,据说水流很急。下次去核实一下。

至此,遇到当地农户,说路已经走错了,这是去大瓦山的路,去蓑衣岭要退回到刚才的分叉口重新上路。我这个懊恼啊,走了两公里巨陡的上坡,真不愿意再回去重来,旁边的婆婆猛然提醒到,往回走五分钟有一个小路口,那边也可以到蓑衣岭,只是路特别烂,自行车骑不上去。我想,再烂的路也曾骑过,权当看看这条路有多烂,于是打算走这条路


这就是那条烂路,路的皮肤都没有,露出筋骨,路很狭窄,但对于自行车来说已经足够宽了,于是2*2速慢慢蹬


另一段机耕路,在这种路上,上坡都能玩漂移。路两边的花很漂亮,并且这种作物自己是第一次看到,大家猜下是什么


回来以后上网查了一下,才知道这是苦荞花,苦荞作为一种高寒作物,主要生活在1000米以上的环境下,尤其是大凉山地区的苦荞最为优质,这几年的苦荞茶也越来越受欢迎,就是这种作物果实加工出来的。这里算是大凉山的外围,苦荞质量应该也不错


冷箭竹,大熊猫最喜欢吃的竹子,熊猫、熊猫,别躲了,快出来...


这段路走完,终于上到了乐西老路,依旧是碎石路。回来才知道,走的这段机耕路比走乐西要近许多,因祸得福吧


这段路的特写,突出的石头很锋利,却一次也没有爆胎,算是人品爆发了,但这连绵不绝的细雨又算是哪门子人品呢?


第一次在路边看到乐西公路这四个字。当地人很简单的理解,这条路是当年蒋介石用来逃跑的路,很具有坊间思维


上篇提到的更倒霉的事情发生了,链条蹬断了,此举足以表明这条路的邪恶!自己没有备用链条,也没有带接链条的工具,于是乎,悲催发生在我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,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的,只能走为上策,推车走吧

这段路很让人无助,还有八九公里的上坡,如果按照每小时走四公里,我还要走上两个多小时,这样留给下山的时间就不多了,因此我必须要找车代我走完这段路


连拦两辆车,终于有一个皮卡司机同意我上车,于是连人带车坐在拖斗里,皮卡发动,很嗨的在这烂路上飞奔,冷风顿时从衣服的各个缝隙中吹进来,透心凉。不过苦归苦,这也让我赢得了更多下山的时间。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新闻里经常看到的画面,一群反政府军坐在皮卡的拖斗里,带着墨镜,手拿AK47或者火箭筒,很碉的样子,唯一和他们的区别是,我很狼狈


坐在车上边哆嗦边看风景,公路穿过一片针叶林

经过一个厂房,皮卡停下来,带近视眼镜的小青年时候车到站了,用手一指,蓑衣岭朝那走。他应该是个大学生,在国电系统上班,这里就是他们假设高压电线的厂房,看来他的青春要奉献在这里


继续推行,植被也没有山腰的茂盛,根系锁不住水,塌方也多了起来


在一处厂房的门外,我遇到第一个这种70多年前修公路用的石碾子。碾子是用水泥(当时应该叫做水门汀,cement的直译)和石子加工出来的,侧面很像一枚铜钱,中间方形的孔洞应该是用来穿方木的,碾子在地面滚动,硬化路面,看到这个石碾子,当时内心激动不已,脑海里立马还原出当年劳工在这里不畏危险和严寒,在当地筑路的情形,无论他们是被抓壮丁送来的,或是乡民为了一口饭被逼无奈至此,还是自愿为了中国的交通事业,他们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足迹,他们是中国的英雄!激动之余,特将爱车与石碾子放在一起,留影纪念。(中间水壶架上的矿泉水是一个路过的攀枝花自驾车里的驴友送的,当时还送有士力架和小面包,特此感谢)


你们两位对个话吧。     哎,都不容易啊


铁塔矗立,银线飞渡,一路上都有这种高压电线在玩儿翻花绳


路边停放着高压电线的绝缘子,四个一捆,很像纯净水的水桶


翻过一个小山,对面山里的雾气少了很多,这里也是此行的最高点,一直以为蓑衣岭才是,其实不然。蓑衣岭要下坡一段路才到

下坡,有了重力加速度终于可以滑行了,于是重新调整好坐垫,开始下山。十几分钟后,前方一群工人在施工,我分明看到一块横着的石碑,马上判断,这就是蓑衣岭!~~蓑衣岭海拔2800米,民国时为川康两省的界山,凡是界山,都是山河交界之地,现在是两个地级市交接的地方,1955年以前,这里是省界交汇的地方,四川省与西康省交汇。翻过去,就是汉源,汉源属于雅安,很久以前叫做清溪县,而乐山叫做嘉定,在乐西公路修建之前,两地已经有了一条山路,只不过不能走汽车,应该是那种乡间小路,供人行畜驮使用,路称之为清嘉道,这条路的历史更长,秦汉时期就已经修凿,乐西公路就是在这条路的基础上修建的。无论这条路以何命名,都是盆地里的人与外界沟通为数不多的蜀道。

有人会问,当年为什么要修建这条路,粤汉铁路被日军切断,同年滇缅公路修通,但滇缅公路绕经昆明、贵阳,路程远的多,打通乐山到西昌的路,和陪都重庆相连,路程会大大缩短。这条路也成为第二条史迪威公路。


这就是蓑衣岭 蓝褛开疆,但我们现在写法是褴褛开疆,但仔细辨别这个篆体字,的确是蓝字。其碑文为: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,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,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,雨雾迷漫,岩石陡峻,施工至为不易。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,限期迫促,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,并力以赴,其月之间,开凿工竣,蚕虫鸟道,顿成康庄。员工任事辛苦,未可听其湮没,爱为题词勒石,以资纪念。图片左侧的石碑上写蓑衣岭三个字,但现在已经被石子堆掩埋,希望施工改过后,这块碑会重新竖起来。需要再说明下,这个地方到菩萨岗一段就是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,当年是不毛之地,现如今依旧是荒野


自己将相机伸到石碑之下,拍得蓑这个字。蓑衣岭的叫法很单纯,这里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雨雾缭绕,需要穿蓑衣才能前行,谓之蓑衣岭。


乐西公路通车时,施工总队长、与詹天佑、茅以升并称为“中国交通工程三杰”的赵祖康感慨良多,亲笔题写了悲壮的“褴褛开疆”纪念碑并撰文,于民国三十一年九月立于蓑衣岭至今。此地碰到永胜乡的童老板,正好他有在这里包工地,请他给我拍了这张留影照片。


下山路才体现出乐西公路的险峻与不易,完全是在大于60度的陡坡上开凿公路,当时开凿这段路主要需要石匠,在四川征调了很多石匠到这里


下坡考验前叉和刹车的性能,很无奈,我单车中的这两个部件性能都很一般


路边遇到马队,和他们交谈几句,原来山坡上要修高压铁塔,需要水泥好沙石,此地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,只能靠马驮,穿越时间七十年,修高压铁塔所使用的方式和七十年前修路差不多。


雾气凝结在头发上变成晶莹的小水珠,我像游泳过后的狗儿一样,不时甩动头发。接下来的路更加陡峻,于是把头盔带上,增加保险系数


岩壁与乐西公路,当年都是人工开凿的,断面透着粗犷


另一处断面。修这里的路,都是从上面吊一个篮子下来,人在篮子里悬空打钢钎,有的时候,绳子磨断了,连筐带人掉到悬崖下,路边的乱石堆很多都是坟堆


掉了链子的车看来无法穿过,下车观察路况,沿着左边慢慢推行,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过来,我把这段路叫做孟婆路,看官,来碗孟婆汤不?


翻下去活着的几率应该不大。在这里分享一下放坡的技巧,放坡前一定要检查刹车是否灵敏,万不可单个刹车放坡,如果只有一个刹车好用,万一坏了,时速四十多公里无刹车只能去撞山。如果是长距离下坡,可以调整坐垫高度,放低坐垫高度,骑行姿势要保持双脚踏平,同时屁股坐在车座上,这样在高速下坡中才能保证人在车上不会失去重心。手指攥在主车把上,不要放在副把,如果刹车会反应不及。前叉调软一些,减少路面的回弹力。下坡时要胆大心细,尽可能走路的右边,如果路滑,不要急于调整方向,在泥地上找到平衡后再转回湿地。路途虽然危险,但技巧能让骑行变的安全


车子滑行几公里,遇到大片的莲花白菜地,北方称之为大头菜,有的地方也叫卷心菜,包包菜,学名甘蓝(强迫症又犯了...)。之前遇到过林海、沙海、茶海,而这种海,只第一次遇到。后来遇到一位师傅说,永利和皇木是莲花白生成基地,供应西昌、成都、乐山等地


莲花白的确很优质,多多莲白向太阳


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打钢钎的痕迹, 这里曾发生过这样惨烈的事情:石匠在一块石头上打钢钎,石头松动,半面山垮下来,十几个人一起被推下山谷,等把人找到后,丢在一旁又开始修路。修成血肉筑就的路


莲白人家


另一处石碾子,不知道这种石碾子还会保留多少个。建川博物馆在收集各种抗战文物,不知道他们收藏过这条公路的碾子没有,还是联系下他们,毕竟我不希望这些东西被后人慢慢遗忘。


满身泥泞的相机包,我用四根扎带将相机包固定在车前,方便取放相机


永利人家


边骑边反省自我,最开始怀疑自己犯二,下雨天跑这里瞎得瑟,然后质疑自己是不是犯贱,舒服的屋子不呆着跑这荒山野岭挨冻,进而得出结论,自己喜欢自虐,子曾经曰过:自虐后才能重生


某处岩壁,细细辨别发现这是个溶洞断面,看来这次也曾经发育过很完整的溶洞


山谷中的新路,荡气回肠,庆幸的是我不用翻上来


永利彝族乡,只是进入汉源后的第一个乡镇,基础设施一般,路依旧是碎石路


你在等红灯的时候不会朝去疾驰的车流狂奔,同样,此时的我也不会向前再多迈一步,此地骑行不比等红灯危险


这条沟叫做岩窝沟,乐西公路最难修的段,路都是在崖壁上开凿出来的


突然,是的,是突然有一组石柱出现我面前,这就是乐西公路上非著名标志,一线天


终于找到你了,见证这段陡峭路程的奇迹


彩色一张


一线天内 当年的人们硬生生用双臂砸破了地狱的大门!


回望一线天


运送莲花白的货车,根据车牌,判断这车莲花白是运往乐山的


走到谷底到山的对面回望刚才经过的一线天,他已经和整个山体融合到了一起,啊!这段路居然是如此的陡峻,崖壁几乎九十度角,如果不是万不得已,七十年前的设计人员是不会在这里选址的。这段路是这么的让人震撼,但又让更多的人遗憾,因为知道这条路的人实在太少


这里的大山,是诠释望山跑死马的最佳地点。眼巴巴望着山对面,而要到达对面,得先下到几百米深的山谷,再一步步爬上来,据当地人讲,以前的背客,一般在沟的对面就可以喊店家,这边高声说我要来了,那边说要得,但等到另外一边的店家把晚饭做好,背客还在沟里往上爬。而这个故事的地点就在岩窝沟。在这里,拉个话话容易,见个面面难


归去来兮


岩窝沟全景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

岩窝沟视频


走到这里,又开始一个小上坡,已经是下午五点过,此时天色渐暗,山里的天黑的尤其快。于是拦了一个到乌斯河的车,三十元下到大渡河边。那可是一路的下坡啊,那是我用双脚一下一下蹬出来的的奖励,就在这面包车里索然无趣中度过。途径皇木镇,当地人也叫皇木厂,和明朝东厂、西厂的长是一个意思,当年这里专供皇家伐木的地方,皇木镇由此得名。

抵达乌斯河,可坐火车走成昆线回成都。但因家事原因,坐车去汉源,找妻女共度国庆。

此次骑行的感受,好比优秀共产党员被敌特抓住并严刑拷打,通红的烙铁杵在身上都能闻到肉香了,还在咬牙切齿的说,真舒服!这就是舒服的最高境界

游记全篇完

后记 2012.11.30


汉源县在新县城建设时修了这样一处雕像,底座有关于这方水土的历史典故和时代事迹,远到富林文化,近到瀑布沟水电站建设,值得庆幸的是,修建乐西公路的这件事也在这座雕像上有所表现,如下图


褴褛开疆四个字是修筑这条公路的最好写照,一处雕像,表达如今活着的人对逝去英雄的怀念...

评论: 5 | 查看次数: 14354
文章来自: 泡泡熊·BLOG
引用通告地址: 查看引用地址
Tags: 汉源 乐山 乐西公路
相关日志:
  • 1
qq87295190 [2015-06-22 04:09 PM]
只能说你去的真不是日子,下雨
所谓的 [2012-11-12 02:33 PM]
靠,这个不是骑车,是拉练
大宝的回复:
拉链?是的链条拉断了
娟子 [2012-10-15 10:55 AM]
骑行功夫了得,赞一个!棒!在看时将自己身临其境,不得不佩服你!我肯定走不下来!
大宝的回复:
能走下来的,人都是逼出来的
大V [2012-10-12 10:38 PM]
厉害,好险峻的地形,骑车回娘家,哈哈
大宝的回复:
左手一只鸡,右手一只鸭
吴老爹 [2012-10-12 09:24 PM]
我们也是一路冒雨前行,最后一天连帐篷都是湿的,造孽。转山五天,圆了功德
大宝的回复:
和我们当时也很像啊,功德圆满就行了,大转山,功德无量啊
  • 1
Add Comment
Name *
Password 游客不需密码,但建议您 注册帐号